English

选读点清文

1999-10-20 来源:中华读书报 来新夏 我有话说

中国古代散文产生于先秦时期,而盛于唐宋。唐宋八家的散文几乎是读书人必读的范作,明代则以晚明小品的清新惹人喜爱。清代散文是在前此基础上发展起来而形成自己的特色。我从读过若干篇清文后,便深深感到它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基本总结,在历代散文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。但是由于它为唐宋散文的声名所掩,复以与近代散文相交错,所以往往被人所忽视。其实,无论在质和量诸方面,它较之前代毫无逊色。清文确有它值得阅读和研究的价值。

关于清文的数量,尚无确切的数字,有人说文近万篇,但其数实不止此。如果以清人文集至少有二千种,而以每种仅有十篇文章计,那也会有二万篇,其数量可谓多矣。不过清文的价值不只在数量上,其体裁之多样,内容之丰富,作者群之广大,皆足以有别于前代而卓立于散文史上,发熠熠光采。

清文体裁多样,不仅就文坛整体而言,即每一作者也能不拘一格而运用诸体。综观我所曾读过的清文,就有评论政治,发挥思想的政论文,如《原君》、《论荒政》、《明良论》、《采西学议》等;有讨论学术的札记体,如《论梁元帝读书》、《经史子集之名何日方》等;有叙一事一物首尾,使人得其始末的记事文,如《传是楼记》、《池北书库记》、《黄生借书说》、《核工记》、《市声说》等;有品题典籍,阐明著书旨趣的序跋体,如《聊斋志异序》、《十七史商榷序》、《海国图志序》、《欧阳生文集序》、《天演论序》等;有月旦人物,评论得失的传记体,如《徐霞客传》、《柳敬亭传》、《马伶传》、《张亨甫传》、《关忠节公家传》等;有追踪山水,记域内外见闻的游记体,如《洞庭山看梅花记》、《游姑苏台记》、《游天台山记》、《伦敦》、《观巴黎油画记》等。至若杂记小品更为多人喜用之体。类此,亦可见清文于诸体运用之裕如。

诸体并用,其内容自必丰富,其价值足供史证。凡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思想、文化以至社会生活无不可于清文见之。如《阎典史传》揭露清王朝入关后之残暴,《原君》、《大命》、《明良论》、《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》反映清代知识分子的民主思想与忧患意识;《周忠介公遗事》、《左忠毅公遗事》、《书史文忠公家书后》为表彰前朝忠毅之士;《徐霞客传》、《柳敬亭传》、《马伶传》、《大铁椎传》、《书鲁亮侪》极力赞扬独立特行之人;《关忠节公家传》、《葛壮节公墓表》、《陈将军画记》则尊崇抗击外侮的壮烈之士;《狱中杂记》、《记介休狱》痛陈吏治的暗无天日;《与友人论学书》、《为学一首示子弟侄》、《十七史商榷序》、《三国疆域志后序》可略窥清学之端倪;其他如游记、杂著均非放言空论之作。从例举诸文可见清文既言之有物,复运以妙笔,使后来读者既有可参阅之资料,又陶冶于佳文美句之间。宜乎其能以文史交融之作争胜于历代散文之林。

清文作者之众,正可见其一代文风的兴盛。统观其发展历史,约为三期:

其初为顺治及康熙前期,作者多为有明遗老,而其出处则有所不同,有眷恋旧朝,坚不入仕新朝者,其文重在发抒思想,如顾炎武的《廉耻》、黄宗羲的《原君》以及王夫之的《船山记》,无不以文明志,言之有物,为清文立一规矩。另有归顺新朝,入清为宦者如钱谦益,虽其行不齿于士林,然所撰《徐霞客传》亦尚存一代学人之事迹。

中期为康熙中后期及雍乾嘉三朝,此时既有方苞、刘大?、姚鼐的桐城文派,复有王鸣盛、赵翼、钱大昕的考证学风,形成清代散文的特异之处。桐城文派为清代散文的一大流派,远承明归有光散文之余绪,近接清初诸老求实之文风,主张言之有物,言之有序,以义理、考证、辞章三者结合为文,务求内容与形式统一。桐城以外,尚有以恽敬、张惠言为代表的桐城支脉阳湖派,虽分蘖于桐城而自有发展。它除以经史为撰著的依据外,更益以诸子,行文笔势亦不受拘掣,较桐城为舒放。二者于清代文风,颇著影响,而桐城几有为清代散文主流之势。实则当时尚有若袁枚、全祖望、蒋士铨、赵翼、钱大昕、洪亮吉等虽均无流派归属,而文质兼备,颇多突破,皆称一时大家。

迨道咸以降,渐入近代社会时,外有强敌压境,内有民众反抗,国势日衰,国情有变,针砭时弊,要求维新之作纷出,龚自珍、林则徐、魏源、冯桂芬诸家勃兴,成清代散文一大旋风,生气顿增。至桐城影响仍不绝如缕,曾国藩及曾门四弟子,承方、姚余绪,凭政治优势,力振桐城,惜未能称盛。及辛亥事起,清代散文的历史亦随之而告结束。

清代散文虽不若唐宋散文之盛,但亦颇为识者所重。《与友人论学书》、《大铁椎传》、《核工记》、《书鲁亮侪》、《鸣机夜课图记》、《病梅馆记》等多篇,均见于半世纪前之中学课本。我治清史过程中,于清文颇多接触,深感其内容丰富,证理写景均平实可读。惟时以其未能引动更多读者为憾。近年闻有古籍整理单位,已着手纂辑《清文海》一书,长编巨制,固非一时所能立就,即一旦竣事,人力物力亦非一般出版机构所能承担,也非一般作者所能庋藏,诚不如先有简本之得实用。于是颇有意于辑一选本。作者以清人为限,凡生于明而卒于清如顾黄王者入录,生于清而卒于民国如康梁章者不录。选文以多数人较熟知者为主,即所谓名篇。文章编次以作者生年为序,每人不超过二篇。每篇篇首撰有作者简介,两篇则不重列。正文加标点,以便阅读。正文之后有注释,但求通文达意而不多作考辨,至于读者对象则以中等文化以上者为主。据此凡例,共选文百篇,凡名人名篇,体裁内容皆尽量概全,以便让人们能有机会选读点清文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